种花生怎么防虫-花生怎样防病

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,在种植过程中,防虫和防病是确保花生高产、优质的关键环节。下面将详细介绍种花生时如何防虫以及怎样防病。
一、种花生防虫
1. 农业防治措施
- 轮作换茬:避免连作,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,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。例如与禾本科作物轮作,能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,降低病虫害的基数。
- 深耕土壤:在冬季或早春进行深耕,将土壤深层的病菌和害虫翻到地表,使其暴露在空气中死亡,同时可改善土壤结构,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。
- 清洁田园: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、残枝、落叶等,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场所。要将这些废弃物集中处理,避免病菌和害虫的传播。
2. 物理防治措施
- 灯光诱杀:利用害虫的趋光性,在花生田设置黑光灯、频振式杀虫灯等,诱杀成虫。这些灯光能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,吸引害虫飞来,然后通过电击等方式将其杀死。
- 色板诱杀:根据害虫的趋色性,在花生田悬挂黄色粘虫板或蓝色粘虫板,诱杀蚜虫、白粉虱等害虫。黄色粘虫板可诱杀蚜虫、飞虱等,蓝色粘虫板可诱杀蓟马等。
- 人工捕捉:对于一些具有趋性的害虫,如地老虎等,可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。在傍晚或清晨,在地老虎出没的地方,用手捕捉或设置诱捕器进行捕捉。
3. 化学防治措施
- 土壤处理:在播种前,可用辛硫磷、毒死蜱等农药进行土壤处理,杀灭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。将农药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,然后翻耕入土,可有效地预防地下害虫的危害。
- 种子处理:选用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,可有效地预防种子带菌和地下害虫的危害。常用的药剂有咯菌腈、戊唑醇、噻虫嗪等,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。
- 喷雾防治:在花生生长期间,如发现害虫危害,可及时进行喷雾防治。常用的农药有氯氰菊酯、溴氰菊酯、吡虫啉等,可根据害虫的种类和危害程度选择使用。喷雾时要注意均匀喷雾,避免漏喷或重喷。
二、花生防病
1. 农业防治措施
- 选用抗病品种: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,选用抗病性强的花生品种。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,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。
- 合理密植:根据花生的品种和土壤肥力等情况,合理确定种植密度,保证花生植株之间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,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。
- 科学施肥:合理施肥可增强花生的抗病能力。在施肥时,要注意氮、磷、钾的合理搭配,同时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,可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肥力,有利于花生的生长发育。
2. 物理防治措施
- 高温闷棚:在播种前,将土壤翻耕后,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,进行高温闷棚。通过高温作用,可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,减少病虫害的发生。
- 热水浸种:将花生种子放入 50-55℃的热水中浸泡 10-15 分钟,然后捞出晾干播种。热水浸种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,预防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。
3. 化学防治措施
- 药剂防治:在花生生长期间,如发现病害发生,可及时进行药剂防治。常用的药剂有百菌清、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等,可根据病害的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使用。喷雾时要注意均匀喷雾,避免漏喷或重喷。
- 生物防治:利用生物防治技术,如使用拮抗菌、生物农药等,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花生病害的发生。拮抗菌是一类能够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有益微生物,可通过拌种、喷雾等方式使用。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农药,如苏云金杆菌、井冈霉素等,对环境友好,对人畜安全。
种花生防虫和防病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,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法。在种植过程中,要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,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,以确保花生的高产、优质。要加强田间管理,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,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。